《港漂记忆拼图》:真“有声读物”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朱钰婷
  • 2025-11-21 10:11

《港漂记忆拼图》,吟光著,作家出版社出版。


如果把电子音乐、昆曲、科幻影片、纸质图书融合起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港漂记忆拼图》给出了一种尝试。这部作品以香港为背景,讲述了漂泊在大都市年轻人的成长故事。它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更是一次叙事方式的未来实验。

在作品中,现代都市香港涌动着层层叠叠的声音。这些声音还原了日常生活的本真面貌,亦放大着这座城市的生机和隐秘,成为理解香港的重要景观。

用声音构建香港景观

声音是这部小说的重要叙事手段。书中嵌入了粤语对话、昆曲唱段、电音旋律等多种声音元素,它们不只是背景点缀,而是推动叙事、塑造人物的重要力量。

通过扫描二维码,读者可以进入一个由声音构建的香港。比如在描写都市夜景时,伴随着粤语流行曲的节奏,让人仿佛置身于旺角喧嚣的街头。而在主人公沉思的片段,空灵的昆曲唱腔又为场景蒙上了一层古典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韵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声音元素与情节发展紧密相连。当故事进展到关键转折时,特定的音乐片段会通过二维码呈现,强化情感张力。这种设计让声音不再是简单的配乐,而是叙事的重要推动力。

在营造特定氛围时,小说巧妙融入了流行歌曲的歌词与古典诗词曲赋,为叙事增添了一层典雅韵味。其中,《桃花扇》的运用尤为令人印象深刻。剧中人物李香君虽身为普通女子,却展现出对爱情与道义的执着坚守。这种纯粹而坚定的情感,与小说中身处复杂现实的人物形成了鲜明反差。

此外,声音还承担着文化身份表达的功能。粤语对话保留了香港本土的文化特质,昆曲唱段则串联起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这些声音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充满生命力的声音景观,让读者不仅能读到故事,更能“听”到故事。

古典昆曲焕发新生命力

作者吟光在叙事中巧妙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作为“百戏之祖”,昆曲婉转的唱腔和留白的美学,与电子音乐融合,创造出新的听觉体验,让古典艺术在科幻世界里焕发新的生命力。

该书的编辑宋辰辰坦言,在传统出版物中引入这些多媒体元素确实面临挑战,但最终团队决定支持这种创新。在编辑过程中,她精心处理书中的粤语对话与昆曲唱腔,以保留故事的氛围。

在《港漂记忆拼图》中,“声音”打破了传统纸质书的限制,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声音世界,让阅读不再只是看文字,更是一场听觉的旅行。吟光希望通过声音的节奏与文字的流动相结合,激发读者的多重感官与想象力。这种尝试并非偶然,而是她对文学未来形态的深入思考与个性化探索,也为现代技术与文学创作的结合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

(作者系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中国科幻研究中心“起航学者”)


图书作者说

我一直着迷于探索未来叙事方式,也喜欢与不同领域艺术家合作,最后回归了“诗乐同源”的古典传统——在过去,诗词都是可以唱出来的。

声音能够有效触动人的情感,通过文本内外的声音组合,构建出丰富的想象空间。回溯创作心路,声音不单单指音乐,我希望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声音在作品中的作用,还将昆曲等传统文化元素与科幻结合,创造独特的叙事体验。我提出“分布式叙事”“跨媒介叙事”,强调叙事方式可以去中心化,涉及多种媒介和平台。受众在其中也从以往的被动观赏者,转换为故事的参与者和共创者。

科幻不仅涉及叙事内部方法的革新,亦是叙事外部多媒体融合的一种路径,创作者在引导社会和文化发展中应注重主体性的发挥。由此,我设想未来叙事可以不只依靠特定的媒介或技术,而是通过叙事手段,将其融入一个更为庞大的世界观和框架之中。——吟光


编辑:王文洁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