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摇曳烛光
为了应对人工智能炒作带来的危险,了解炒作背后的具体成因至关重要。当下,大众的讨论通常集中在媒体运作或经济动机上,对人工智能研发生态系统中的几个会加剧炒作的严重问题却缺乏讨论。
实际上,研究人员对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有相当大的控制权,但他们却否认自己对人工智能系统的控制。研发工作与社会安全之间脱节,加剧了技术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创新的飞速发展更是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影响。
许多人工智能系统是在孤立的环境中构建的,没有经过适配的测试便被投入到复杂的现实环境中。错误的数据和评估方法将导致人工智能性能与实际应用需求不匹配。“不确定性”是许多科学领域的一个关键方面,但许多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忽视了他们研发预测中的“不确定性”,这种忽视将导致再现性危机。
文化和观念也是一个问题。许多人工智能系统处理复杂的人类行为时过度自信,这种傲慢态度下,很难开发出真正可靠的人工智能系统。错误数据支撑的人工智能所推算出的预测性结果可能对未来施策造成误导。设计者在实验室的设计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异,并非研究人员的主观意愿,本质是当下的技术设计无法完全承载人类社会和行为的复杂性。
《人工智能:拨开炒作迷雾,零基础读懂AI》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技术——人工智能,提供了一个通俗易懂、令人大开眼界的指南。无论你是学生、政策制定者、家长、教育工作者,还是使用互联网的普通人,这本书都能帮你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
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人工智能如何以看不见的方式影响着权力、隐私、公平和自由,机器学习如何影响你的社交动态、求职申请和网上购物,突破性创新和灾难性滥用的现实例子,人工智能如何改变工作、医疗、教育等,为什么道德、包容和公众参与对人工智能的未来至关重要……这本书内容丰富,对人工智能的潜在问题,给予了相对客观的解释,使读者可以从正反两面辩证地看待人工智能。例如,智能机器可以在扫描中发现肿瘤,拯救生命,同时也会使得许多人失去工作岗位,但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工作岗位也将会形成。
这本书揭示了人工智能在我们的数字生活中扮演着复杂而无形的角色,并解释了为什么大众的声音在其设计、使用和管理中至关重要。与大多数将人工智能宣传为人类的“救世主”或“末日丧钟”的书籍不同,这本书打破了极端,内容清晰而不过度简化,有深度而不沉迷于技术术语的表达,传达了紧迫但不必恐慌的态度。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用故事讲原理,用事实以及相关的解释,将读者带入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对话。
这本书也平衡了技术解释与社会伦理洞察,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塑造我们的选择、创造力甚至道德。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技术的书,更是一种赋权工具,让你具备知识和信心,提出更好的问题,成为参与这个时代最重要对话的成员之一。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际科学素养促进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