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在2000年前的汉代,古人是如何防火的?我们来认识一件当时的陶制消防井。
这件陶井井身呈长方体形,灰陶胎,用模具制成。井壁上一男子正健步疾走,他右肩扛旗,旗上有“灭火”二字,左手执水罐或铃铛,警醒人们小心火灾。或许,这位男子就是当时的“专职消防员”,正在赶往火灾现场,身后还跟了一只大公鸡。
井上还刻有篆书“灭火”“东井”(或“戒火”“东井”)字样。注意,“东井”可不是东边的水井,而是二十八星宿中掌管“水”的星宿。将“东井”刻在陶井之上,如同请来一位“防火守护神”,寄托了古人借助自然力量避免火灾的愿望。
井上设有亭盖,盖下原本还有滑轮和取水的小罐。陶器后壁刻有一牛在槽中饮水的图案,并饰以火焰及鱼纹,这些都与水有关。
这件陶井是一件明器,即为墓葬而制的模型,再现了汉代消防水井的模样,或许墓主人生前从事专业灭火工作, 也体现着墓葬中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这是汉代人“事死如事生”思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