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产业“借船下海”实现融合发展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袁国术
  • 2025-09-26 16: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第四章 科普活动

第三十条 国家发展科普产业,鼓励兴办科普企业,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卫生健康、农业、生态环保等产业融合发展。


■ 案例

全国科普月企业科协在行动

据不完全统计,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46家中央企业科协、96家企业科协联合会、225家国家级科技园区科协及地方园区科技企业,开展各类科普活动约2000场。

例如,中国石油科协举办“中国石油科普大讲堂”活动,将石油领域前沿知识传递至乡村校园;吉林省智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相关部门共同举办“科技助农、振兴乡村”活动,为周边村民讲解如何识别和防治病虫害、科学施肥,以及农作物种植经验分享,展现出企业主体开展科普的强大力量。


袁国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了国家发展科普产业,鼓励兴办科普企业以及促进科普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内容,为科普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层面的保障与引导。

科普法对发展科普产业的规定,体现了国家对科普事业的高度重视,并希望通过社会力量、市场机制推动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在政府主导投资下,各省市科技馆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成,成为开展科普工作的关键阵地。与之相对的科普产业虽有潜力,但目前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科普产业以满足科普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依托市场机制,向国家、社会及广大公众提供丰富多样的科普产品与优质科普服务。其发展不仅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意义重大,还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成为推动进步的一股新兴力量。

科普法大力鼓励兴办科普企业,这一举措犹如为企业家、社会资本、科普爱好者等社会力量注入一针“强心剂”,激发他们积极投身兴办科普企业的热潮。如此一来,科普产品与科普服务的供给将得以显著增加。众多科普企业纷纷成立,科普企业数量不断攀升,进而逐步构建起多元化的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这一体系能够精准对接不同层次人群、不同领域场景的科普需求,从学校教育到社区科普,从工业科普到农业科普,全方位覆盖。同时,科普企业的蓬勃发展还将发挥强大的产业辐射效应,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为科普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科普法还强调“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卫生健康、农业、生态环保等产业融合发展”。这为科普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产业化方向。对科普企业来说,可以拓展已经标准化的科普产品的应用场景,将科普产品应用于更多行业和领域,提高科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科普企业通过科普产品和服务为各行各业赋能,实现科普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今年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科学技术普及法集体采访,科技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科普+”能够赋能相关行业,为各行各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动力。例如,上海东林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翱际航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模拟飞行研学活动项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身临其境学习航天知识的机会,也为上海金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产品方面,国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交互投影科普游戏机器人,不仅被引入中国科学技术馆等科普场馆,还走进了麦当劳等餐饮店铺和养老院、幼儿园等特殊人群科普场地,为不同场景赋予科普价值。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的不断完善与落实,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将步入快车道,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促进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系国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