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千场活动,千家企业动起来
全国科普月里企业在忙什么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毕文婷
  • 2025-09-26 16:18

科普时报记者 毕文婷

“小伙子,你教教阿姨怎么分辨AI视频诈骗啊?”“这些旅游APP会不会泄露我的个人信息?”重庆联通科技志愿服务队谭骁和同事熊川、廖承武在老年大学做科普讲座时,经常被爷爷奶奶们围着问五花八门的问题。谭骁告诉科普时报记者,走进老年大学是重庆联通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开展的企业科普活动之一。而这,只是众多企业主动扛起科普责任、用实际行动回应大众科普需求的一个缩影。

科技资源科普化

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科普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46家中央企业科协、96家企业科协联合会、225家国家级科技园区科协及地方园区科技企业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近3000场,示范带动千家企业开展科普类活动。

企业科普不是宣传产品而是围绕产品、剖析产品,讲清其中的科技原理、科学方法和创新故事,体现出企业科技人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自立自强科技创新的精神风貌。

科普月期间,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从几十家企业遴选26件“人工智能+”科普展品在新疆科协的“科技与现代文明同行”体验展中展出,还有5件展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中展示。

企业科普是将科技资源科普化的过程。广州开发区科协在科普月期间开展了5期工业科普游活动,44家企业免费对外开放,超300场特色活动陆续开展。苏州工业园区科协对园区内20余家企业科普教育基地资源进行了整合,每月第一周上线“科普地图”,将此前对内的企业科技馆转化为面向社会开放的广泛资源。

解锁多元体验

全国科普月的热潮中,一批企业主动敞开科普大门,面向社会推出各类对外开放项目。这些活动精准对接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重点人群,用定制化内容让不同群体都能解锁专属的科普体验,让知识传递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高级中学,“中国石油科普大讲堂”将石油领域的前沿知识送到乡村校园,往日里只在课本中零星接触的概念,变成了生动讲解与鲜活案例,拓宽了学生视野,点燃科学探索的热情。

农民群体的科普体验,藏在田间地头的“实操课堂”里。竹溪三元米业有限公司联合湖北省竹溪县科协,把水稻生产管理科普活动办在了湖北省中峰镇松树沟村的种植基地。农民们不用奔波,在熟悉的稻田边就能现场提问。从品种选择的门道,到育苗、田间管理的技巧,再到病虫害防治的妙招,每一个疑问都能得到专业解答,收获了实用的种植“锦囊”。

老年群体的科普体验,是“在家门口学安全”的贴心与便捷。鸿远电气的科普工作人员走进社区,把“消防安全科普课堂”搬到了老人身边。针对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群体,工作人员手把手教用电安全、消防常识,细致讲解应急救护步骤。不用走远路,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解锁实用的安全技能。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则在企业科普中,获得了“前沿认知+实务提升”的双重体验。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学员走进科大讯飞总部人工智能体验馆,近距离接触最新技术进展。北京市怀柔区委办局、园区科协和企业科协、高新技术企业等近100名代表参与怀柔科学城的科普法培训研讨活动,围绕科普法、基层科协工作实务交流探讨,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实践的思路。

从乡村校园到田间地头,从企业车间到社区院落,企业开放科普用多元形式传递科学知识,更让科普走进生活、服务需求,成为连接企业与社会的温暖纽带。

科普是“水”,科技创新是“鱼”

科普是水,润物无声;科技创新是鱼,活力迸发。企业科普恰是连接二者的“活水枢纽”,将高科技产品、研发链条中的创新思路拆解出来,转化为可互动的体验展项、能听懂的生活解读,让科技创新资源变成滋养大众科学素养的“甘霖”。

而这份“滋养”并不是单向的。当公众带着生活中的疑问走进科普现场,那些“为什么这项技术不能更轻便”“能不能解决老年人使用难题”的提问,会化作科技创新的“新靶点”;当公众的真实需求通过科普互动反馈给研发团队,又会成为突破技术瓶颈的“灵感火花”。

企业科普以这样的双向流动,让“科普之水”既浸润了社会认知的土壤,又为“创新之鱼”带来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形成“资源科普化—需求反哺创新—创新再丰富科普”的良性循环,让科技与社会在相互滋养中共同生长。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