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 毛梦囡
11月14日,2025年第一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路演成功举办。活动旨在以优质科技志愿服务项目赋能社会发展,弘扬科技志愿服务精神。多个学会的相关负责人来到现场,展示科技志愿服务过程和成果,分享实践经验与成效。
将机器人编程课开进乡村学校
“烛光义教”公益科普行动是中国电子学会面向乡村中小学校推广普及现代科技教育的公益项目。该项目于2012年开始实施,目前已经走进了99个县行政区的192所学校,为近4万名学生讲授了450多节科普课,内容包括机器人编程、科学实验等。
在乡村学校开设机器人编程课程,该如何合理设置教学难度,才能帮助学生走进这一较为陌生的领域?“如何消除畏难情绪、激发内在兴趣、搭建可攀爬的阶梯,是我们设置内容难度的首要原则。”中国电子学会科普培训处副处长杨晋介绍,“烛光义教”的老师们不会一上来就讲解复杂的代码或原理,而是采用图形化编程工具,让学生像“搭积木”一样拖拽指令模块,控制机器人完成简单的动作,通过即时反馈建立信心。随后,再引入“怎么让机器人遇到障碍自动后退”等情景化的小任务,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主动进行思考和尝试,理解编程的核心概念并动手实现。
此外,项目还为有意持续开展信息技术学习的学校捐赠器材和课程,为本地老师配套设置教学培训与引导,对部分受助学校的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实现系统性升级。种种举措,让青少年们不仅在课堂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在课堂外崭新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出“我要学”的动力和“我能学”的信心。
“对于很多乡村的孩子来说,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些词汇可能只存在于新闻中。但是在课堂上亲手编程和控制过机器人之后,孩子们就会发现这些前沿科技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自己能够理解甚至驾驭的。为青少年建立起这种对技术的自信和亲近感,可能会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业和职业选择,为国家培养潜在的科技人才打下基础。”杨晋说。
把制冷节能知识送进千家万户
“很多人可能觉得制冷和自己关系不大,但实际上它与大家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以及航空航天、医疗健康、能源储能等领域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制冷学会科普部主任李晋灏介绍。从深入老区开展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清洗消杀,到设立科技志愿服务小站普及制冷技术和健康使用知识,再到面向大学生提供家用制冷设备维修保养技术培训等,该学会的“智汇冷暖 助力双碳”科技志愿服务广泛吸纳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进行多种相关志愿服务。
在此过程中,学会也十分重视节能减排的知识普及工作,分别针对政府、企业、群众制定了不同的科普宣传方案。例如,向各层级政府宣传节能理念和行业政策,助力加强地方管理、开展绿色转型;针对用冷企业,大力推广行业前沿技术,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设备管理、升级维护的指导;对于普通公众,则开展志愿者进社区等活动,将节能减排知识送到老百姓身边,还联合网络媒体、电视台等媒体,通过实践方式直观地展现减排效果。“在社区宣讲中,很多老人的反馈效果都很不错,我们相信只要有一位家庭成员学到这些知识,就能够呈几何式地分享给全家人。”李晋灏说,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促进节能减排事业得到广泛的认可。
此外,本次路演活动还展示了多个典型项目的实践经验与成效:中华口腔医学会“雪域格桑”科技志愿服务持续推动西藏自治区口腔医学事业发展,让边疆人民群众拥有更加健康灿烂的笑容;中国农学会“乡村振兴 志愿有我”科技志愿服务基层行不但发挥专家资源优势,还动员新农人加入,建立大专家带土专家、土专家带小农户的典型模式,做到“农民点菜、专家掌勺”,把农民真正需要的知识和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科协“好奇之旅”科技志愿服务在科普大篷车固有设备的基础上,开发出“向太空出发”“密室逃脱”等30余种“科技助力双减”情景式体验内容,让青少年置身于科学实验室……各个项目的精彩报告中,凝聚了社会各界参与科技志愿服务的共识,将辐射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科技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科技志愿服务。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指导,中国科协白家庄办公区举办,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林学会、河北省科协、中国联通企业科协等各级科协组织支持,50余名科技志愿服务代表现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