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肉鸽产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全年出栏量达8.04亿只,鸽肉产量31.3万吨。按全国14亿人口计算,人均肉鸽占有量约为0.57只/年,而人均鸽肉消费量约为2.24千克/年。作为禽肉中的“贵族”,鸽肉凭借其卓越的营养价值,正在成为健康饮食的新宠。从传统说法“一鸽胜九鸡”,到现代营养学精准分析,鸽肉的营养价值正被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今天小编通过传统医学和现代科学来揭示营养价值的奥秘。
传统中医对鸽肉价值的认识
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鸽肉味咸,性平,入肝肾经”,有“滋阴补肾,调精益气,祛风解毒”之功效。清代《本草再新》中记载鸽肉“治肝风肝火,滋肾益阴”,强调了对于肾阴虚和肝火比较旺的人比较适合。
而传统中医学记载均认为,鸽肉易于消化,具有滋补益气、祛风解毒的功能,对病后恢复、改善身体疲劳有益。
现代科学揭示的鸽肉营养价值
现代科学从以下几个方面揭示了鸽肉营养价值的奥秘:
优质的蛋白质来源
鸽肉以其卓越的蛋白质品质脱颖而出,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2%~24%,而脂肪含量仅为1%左右,堪称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材典范。
优势的氨基酸组成
肉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由氨基酸的种类、含量及比例决定,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是评价蛋白质品质的关键指标。鸽肉不仅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其消化吸收率更是高达95%,在动物性食材中适宜人类食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鸽肉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肉类,其中赖氨酸(8.90%)和苯丙氨酸(4.98%)含量尤为突出,对促进幼儿大脑发育、骨骼生长和提升免疫力具有积极作用。此外,鸽肉中丰富的支链氨基酸和精氨酸还能有效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创伤组织的修复。
健康的脂肪构成
乳鸽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范围为66.67%~68.34%,显著高于鸡肉、猪肉、牛肉等其他畜禽肉类,这是乳鸽肉营养健康、肉质鲜嫩多汁的主要生化基础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美国心脏协会(AHA)三大权威机构联合建议:在膳食总脂肪供能比控制在30%的前提下,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理想摄入比例应为1:1:1,这一配比最有利于心血管健康。而鸽肉的脂肪酸谱中,SFA:MUFA:PUFA的组成比例(约0.9:1.1:1)与这一理想模式非常接近。
其他营养成分
鸽肉里含有丰富的泛酸,骨内含有丰富的软骨素,这些是老人、孕妇、儿童、体虚病弱者的理想营养食品。鸽肝中含有最佳的胆素,可以帮助人体很好的利用胆固醇,且鸽肉所含的钙、铁、铜等矿物质及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E等都比鸡、鱼、牛、羊肉含量高。
总之,鸽肉属于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高营养价值的食物,已成为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践行大食物观、促进居民食物结构向营养健康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