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影”流量如何变乡村“留量”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高梦圆 2025-06-27 16:55

盛夏时节,京郊生机盎然。一走进通州区台湖镇唐大庄村,就闻到阵阵荷香,湿地池塘中锦鲤畅游,岸边绿树成荫、花草繁盛,接踵而至的游客在民宿小院拍照留念,分享美好体验。

短短几年间,乘着“百千工程”的强劲东风,唐大庄村抢抓机遇、创新改革,确定“民宿兴村、文化活村、生态立村”的总体思路,摆脱经济薄弱困境,成为民宿聚集的网红打卡地、休闲旅游村。如今,文旅创意与乡村土地在这里碰撞出新的经济火花,村里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民宿入住率达70%以上。

作为最早进驻唐大庄村的民宿经营者,暖唐民宿店主梁筱娟坦言,村庄毗邻环球影城的优越位置吸引了她,但缺乏配套基础设施也曾让她心生犹豫。“刚开始我们只做了4个院子,后来唐大庄村入选第一批‘百千工程’市级建设示范村,陆续完成了架空线整治、照明亮化、上下水改造、街道铺装等基础设施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创客们提供了更好的营商环境,我们经营的民宿也扩大到30多个院子。”梁筱娟说。

在暖唐民宿的影响下,村里越来越多的闲置民房开始被盘活,改造成风格各异的主题民宿、餐厅、工坊、邮电局等。与此同时,村庄的生态环境也开始展现“新颜值”。600亩湿地公园今年将完成注水工程,水系的保护开发也将持续净化水源,各种荷花、观赏鱼和鸟类开始在这里“安家”,形成自然循环的和谐画卷。公园内的环影半岛营地每周末都会举办活动,为市民们打造露营、团建、音乐会等更多消费新场景,如今每周末都会有500名多市民来消夏避暑。在“百千工程”的支持下,公园里增添了休闲座椅、提升了步道质量、增加了绿化植物。得益于“微改造、巧更新、精提升”的理念,村民人居环境和市民休闲体验得到持续改善,乡村风貌得到全面提升。

在“软件”政策支持和“硬件”工程建设的双重加持下,人们对村内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民宿+”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更多业态“破土而出”。曾经低迷的传统养殖业跟着民宿产业的“热度”重焕生机。村内正在建设的金鱼文化馆项目将于今年7月正式迎客。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和文化学习机会,进一步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民宿产业不只带动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也让更多新业态开始涌现。“民宿+文化体验”“民宿+工坊”“民宿+研学”等融合发展新业态频出。游客们来到唐大庄村,入住村里的民宿,在“魔法餐厅”饱餐一顿,去“村咖”里静静读一会儿书,在糖小院里制作面点,在大唐农业园的蔬菜大棚里采摘新鲜蔬果,听村民们讲讲金鱼养殖的历史和有趣的故事,十分惬意。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提升村庄游客的承载力和体验值成为重要课题。为此,唐大庄村确立了以民宿为基础,以农业体验、研学培训、配套消费为主要内容的农文旅产业链融合发展路线。当前,村里集民宿、餐饮、邮递、露营等多元业态蓬勃发展。

如今,唐大庄全村145个院落中,有85个签约运营,唐大庄全村年租金总额超10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100余个,平均工资5-7万元,形成薪资收入600万余元,联农带农效果突出。

环境美了,收入多了,村民们的幸福感和精气神也节节攀升。“刚开始出租院子我还担心呢,这两年看到家家户户都改头换面,我们每年也有了稳定租金收入,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提起唐大庄的变化,村民孙淑敏笑意满满。

“在‘百千工程’的助力下,村里还将计划建设综合文旅服务中心,提高民宿产业综合承载力,越来越多的游客‘流量’变为‘留量’,让游客、创业者、村民三方共享美丽乡村,实现多方共赢。”唐大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建民介绍。

今年,唐大庄村将陆续举办“仲夏夜萤火虫微醺之夜”“冬至唐大庄喊你吃饺子”等特色节气活动,打造“暖唐有礼”品牌,持续丰富产业业态,拉动游客消费。更重要的是,让村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和支持“百千工程”,将自己的家园打造成和美乡村。

唐大庄村的变化,是“百千工程”在京郊大地落地生根、催生蝶变的鲜活样本。在其示范引领下,临近环球影城度假区的北姚园村、东下营村、西下营村、玉甫上营村都积极参与到发展民宿经济的热潮中,共同组成台湖镇“环影宿游”示范片区,各村发挥自身优势,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打造整体品牌形象。环影民宿品牌建设如今已颇具规模与特色,截至目前,整个片区意愿发展的民宿院落达到257个,且已经签约了161个,其中正式运营135个,示范带动效果明显,将持续擦亮着“环影宿游”这张乡村文旅名片,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范例。

编辑:胡利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