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之眼——中国天眼与全球天文新征程| 中国科学奇点
  • 来源:中国科协
  • 作者:
  • 2025-11-19 17:02

回望中国近现代科学发展之路,自主创新始终是突破技术壁垒的核心力量,凭借这份力量,中国在诸多领域不断突破,铸就了一个个影响深远的“科学奇点”,值此中国科协2025年“开放合作月”全面启动之际,为呈现中国科学家在全球科技合作中的行动与担当,特推出《科学无界,命运与共——中国科学家的全球担当》系列专题,回顾中国科学家秉持“科技为舟载天下,人文作楫济未来”理念,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动实践。

本期「中国科学奇点」系列视频,我们将追随宇宙深处的信号,探寻中国科学奇点版图中那座凝望深空的“国之重器”,回溯中国天眼用硬核实力铺就的深空探索之路。

为中国叩开深空之门

作为全球最大单口径、最高灵敏度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自2016年落成后,便以超凡性能为中国射电天文学按下“加速键”。它凭借500米口径的反射面与毫米级的观测精度,捕捉着宇宙深处极其微弱的射电信号,为中国天文学家探索宇宙起源、星系演化等前沿课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支撑。

启用至今,FAST已成为中国天文学家的“科研利器”。截至目前,这只“观天巨眼”已发现新脉冲星超1000颗,是同时期国际上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3倍以上,其中多颗脉冲星的轨道周期、磁场强度等参数,突破了人类对这类天体的既有认知;在中性氢星系观测领域,它成功捕获到距离地球数十亿光年的星系信号,为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演化提供了关键依据。

在这一系列亮眼成果的背后,是FAST对我国深空探测领域的全方位赋能。它不仅精准填补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多项空白,更推动中国形成了以天眼为核心、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射电天文研究集群,并持续吸引全球顶尖天文人才参与相关课题,为中国航天与天文事业培育起一支结构扎实、创新力强的科研梯队。

为人类拓展宇宙认知边界

自2021年3月正式向全球天文界开放以来,这座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国之重器,已不仅是一座50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更是一座无国界的宇宙灯塔,它以光年为尺度,为人类编织起协同探索星海的合作图景。

截至2024年,它已为来自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的研究团队提供超900小时的观测支持,覆盖脉冲星测时、快速射电暴观测、中性氢巡天等多个前沿领域。从打破不同国家间的地域与技术壁垒,到稳定的性能与观测能力赢得国际学界认可,FAST 正逐步成长为全球天文科学家共同信赖的顶尖平台。

在搭建高效国际合作平台的同时,FAST更以其前所未有的发现效率,持续刷新着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从首次在射电波段捕捉到黑洞的微弱“脉搏”,到发现轨道周期最短的脉冲星双星系统,再到构建全球最大中性氢星系样本,一系列重量级发现接连涌现,不断拓展着人类观测宇宙的边界,为国际天文学贡献了源源不断的中国智慧。

如今,FAST依然静静屹立于贵州群山间,日夜不息地倾听着宇宙的“低语”,以钢铁之躯承载着全人类的好奇心,在浩瀚星空中为人类文明的宇宙探索之路注入新动能。它不仅是中国自主创新的典范,更以开放共享的国际姿态,为人类探索未知宇宙提供了全新可能。作为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典范,FAST正以其卓越的观测实力与开放共享的国际姿态,深刻改变着全球天文学的探索格局。

编辑:毛梦囡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