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把娃“裹成粽子”不可取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史 诗
  • 2025-11-22 09:09

科普时报记者 史 诗

“天这么冷,得多给孩子穿几层,冻着就该感冒了!”寒冬时节,不少长辈都会秉持这样的理念,把小朋友裹得严严实实。但这种“越厚越保暖”的做法,从中医角度来看,其实是一种常见的育儿误区。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齐文升从中医养生视角,为家长们解读儿童冬季正确的保暖方式。

齐文升解释称,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是“天人相应”,即人体要顺应自然气候的寒温变化,冬季并非穿得越多越好。中医认为,儿童属于“纯阳之体”,新陈代谢比成年人旺盛,产热更多,若穿戴过多、包裹过严,体内热气无法散发,会影响肺的宣发功能,导致孩子毛孔持续张开,反而更容易受到寒邪侵袭,引发感冒。这也印证了民间流传的“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的育儿智慧,过度保暖反而违背了儿童的生理特点。

那么,冬季儿童保暖的关键的是什么?齐文升强调,中医认为预防感冒的核心是维持阴阳平衡,冬季尤其要注重保护孩子的卫阳防御功能,日常保暖需抓住“三暖”重点,无需全身过度包裹。

首先是“背暖”。后背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中医将其比作人体的“盾牌”,外界寒邪多通过后背侵入体内,因此后背需保持温暖。家长可通过触摸孩子的颈部和后背判断保暖是否适宜,以“温暖无汗”为最佳状态,既避免受凉,也防止过热出汗。

其次是“肚暖”。肚子是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循行之处,保持腹部温暖,本质是保护孩子的脾胃功能,能有效避免因腹部受凉引发的腹痛、腹泻等胃肠道问题,减少因脾胃虚弱导致的抵抗力下降。

最后是“足暖”。中医认为,脚部是阴阳经脉交会之处,且距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冬季若脚部受凉,会影响经脉通畅和气血运行。因此,做好脚部保暖,是维持孩子身体气血顺畅的重要一环,也是冬季保暖不可忽视的重点。

齐文升总结,儿童冬季保暖需“抓重点、避误区”:既要保障背、肚、足三个关键部位的温暖,又不能穿戴过厚,以免孩子出汗后衣物浸湿,反而增加受凉风险;同时,衣物不宜过于臃肿,避免影响孩子的日常活动,才能兼顾保暖与健康,帮助孩子顺利过冬。

编辑:胡利娟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