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常见误区,可能耽误救命时间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卢 骁
  • 2025-11-21 09:09


寒意渐浓,心梗风险也悄然攀升。作为冬季高发的危重疾病,心梗常常因一些认知误区被忽视或误判,错过最佳救治时机。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我们不妨拨开误区迷雾——哪些“常识”其实是心梗防治的“绊脚石”?突发不适时,哪些做法可能加重病情?

心梗发作一定伴随剧烈胸痛吗

多数心梗患者会突发剧烈压榨样胸痛,还可能放射到左肩、胳膊或下巴,伴随冷汗、呼吸困难、濒死感等症状。

但有些人心梗症状不典型,容易被漏诊,自己也因为觉得不像心脏病,在家硬扛,耽误就医,甚至有生命危险。比如无痛性心梗,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女性更常见,可能只是恶心呕吐、上腹痛、浑身乏力、喘不上气,甚至没明显感觉;急诊里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人牙疼还连带后背疼,先去了口腔科看病,最后却确诊是心肌梗死。

心电图正常,就不会得心梗吗

心电图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心梗的可能性。心电图是诊断心梗的重要工具,但并非绝对准确,尤其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心梗刚发作几小时内(超急性期),心电图可能没明显异常;还有种非ST段抬高型心梗,心电图可能只是轻微变化或完全正常,容易误以为不是心梗。要是心脏特定部位血管出问题(比如回旋支、右室、后壁心梗),常规心电图可能查不出来。

所以临床上诊断心梗,需要结合症状、抽血查心肌酶和个人情况综合判断。要是有患者急诊症状特别像心梗,但心电图正常,医生也不会轻易排除,会反复查心电图、监测心肌酶,必要时进一步检查,避免漏诊耽误治疗。

心梗发作,立即服用硝酸甘油有用吗

大家一定见过某些电视剧演员表演心脏病发作时,掏出硝酸甘油片就来个“仰头一口闷”。这种“帅气”的服药姿势,可就白白辜负了硝酸甘油的“良苦用心”,甚至可能让“救命药”变成“要命药”。

简单说来,硝酸甘油片不是用来“吃”的,它不可以咀嚼、压碎或吞服,它应该放在舌头底下“含化”。因为舌下的血管和黏膜非常丰富,硝酸甘油极易被吸收,还可以避开肝脏的代谢直接入血,1-3分钟即可起效。若一口吞下硝酸甘油,不但起效的时间延迟了,还会被肝脏代谢,剩下的有效成分只剩下不到10%。

心梗发作时,硝酸甘油也并非首选药物,且不一定适用所有患者。硝酸甘油主要用于缓解心绞痛,通过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但它无法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对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效果有限。此外,低血压、严重贫血或头部外伤患者禁用硝酸甘油,它可能让血压更低或加重病情。

心梗会遗传吗

90%以上的心梗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闹脾气”——血管里的斑块越长越大,最后堵了血管;还有少数是因为血管突然收缩痉挛,或者栓塞、血管畸形、炎症等问题,导致血管变窄甚至堵死,心肌长时间严重缺血就会坏死。另外,过度劳累、情绪大起大落、严重心律不齐这些情况,也可能诱发心梗。

心梗不是直接遗传病,但家族遗传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比如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这些容易遗传的问题,会间接让心梗发病概率变高。

调查显示:父母均患有冠心病时,子女的患病风险是父母均无冠心病者的4倍;若仅有一方患病,子女的患病风险也会翻倍。尤其当父母中任意一方在70岁前曾发作过心梗,子女的心梗发病风险会显著升高,且父母的发病年龄越早,下一代的患病风险也越大。

==============================

延伸阅读

心梗发生时的正确做法

心梗发作时,患者和家属千万别慌!冷静处理、尽早把人安全送医,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及时救治。记住核心原则:优先送就近的胸痛中心,没特殊情况别随便改变120的急救路线。

具体可以这么做:

1.一旦胸痛持续超过20分钟,伴大汗、恶心或濒死感时,立刻拨打120,说清症状和所在位置,别耽误黄金救治时间;家属打电话时要冷静,别因紧张说错信息。

2.让患者平卧在坚硬表面上,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因活动增加心脏负荷导致病情恶化。若患者意识清醒,可协助其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硝酸甘油仅适用于明确诊断为心绞痛或急性心梗患者,避免自行服用导致低血压或心动过缓。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用于非心梗患者。

3.若患者意识丧失、无呼吸,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作者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编辑:胡利娟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