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物种可以左右一个地区的经济命脉”。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一直非常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种子方舟》一书作者肖翠博士是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研工作者,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迫切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她在繁重的科研之余,联合插画师曾婕,历经三载,共同创作了科普绘本《种子方舟》。
《种子方舟》是一场科普活动的“情景剧”。6岁的悠悠是国家植物园的小小志愿者,参加了国家植物园招募“小小种子采集家”的活动。悠悠的爸爸林博士在国家植物园负责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悠悠和爸爸被分在了同一个采集组。悠悠的任务是,配合爸爸给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采集100种不同植物的种子,送到国家种子库。
全书以悠悠和爸爸一起完成科学任务为线索,以一个个小问题的形式,带领小读者了解植物种子的科学知识,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比如“种子库对我们有多重要?”“种子从哪里来?”“种子有哪些传播方式?”“哪些种子被我们忽视了?”“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种子库?”“中国野生植物种子方舟是如何诞生的?”“为什么把中国的种子方舟建在云南?”“如何在太空育种?”这些问题既有植物学的科学知识,也有人们生活中的基本常识,更不乏太空育种等高科技知识。
《种子方舟》是一本精美的科学绘本,既有硬核科普知识,又有诗意的语言。作者肖翠既是科研工作者,也是两个女儿的妈妈,双重身份的交融,让她的作品字里行间流淌着诗意与温柔。在书中,肖翠用深入浅出、便于孩子理解的语言讲解科普知识。在描写鼠掌老鹳(ɡuàn)草的种子时,肖翠写道:“噼啪噼啪!鼠掌老鹳草在秋天的阳光下‘发射’褐色的种子‘炮弹’。”
插画师曾婕擅长用色彩和构图来表达形象、知识和情感。她为这本书绘制的科学插图,展现了对种子细节的敏锐观察,在高饱和度色彩对比中彰显种子的生命力,以浓厚的情感色彩,传递她对植物的爱、绿色的爱、生命的爱。
在AI时代,知识的获取更加便捷,科普绘本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润物细无声地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融入书中。《种子方舟》还展现了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比如,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历尽千辛万苦掌握了杂交水稻技术,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在《种子方舟》一书中,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野外科考实践和自然观察经验,为小读者独创了“如何建造自己的种子方舟”等内容,帮助小读者动手实践,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这本书通过谋篇布局、用心设计,精选了身边常见的种子,如北方的蒙古栎、凤仙花等,南方的水椰、海红豆等,让小读者与身边的植物种子建立联系,便于小读者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科学实践。
在阅读《种子方舟》过程中,小读者跟随悠悠和悠悠爸爸的身影,时而漫步在桔梗花丛中观察,时而置身于森林里辨析木本植物种子多样性,时而走进种子方舟内部去发现与探索,时而进入太空科学育种。通过阅读,小读者收获知识、启迪思维,随着《种子方舟》,起航向未来。
(作者系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编辑)